2025-06-16 18:20
来源:中国环境报
在广西壮族自治区,上林县、凤山县、乐业县既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,也是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的县域。近年来,三县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过程中,以做强生态农业为轴心,积极探索产业延伸,打造生态与富民相契合的循环产业链条,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,将“绿色家底”逐步转化为乡村振兴的“真金白银”。初夏,气温持续回升。在上林县大明山茶园里,600亩有机茶树抽芽吐绿,茶农们身挎茶篓穿梭茶垄,指尖翻飞间鲜嫩茶芽落篓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茶农张月华一边采茶一边说:“我种了7亩多茶树,有福鼎、金牡丹等品种。去年卖茶收入4万多元,今年预计比去年的产量还要多。”大明山茶园位于明亮镇万古村,占地1200亩,是广西农垦茶业集团主要生产基地。如今,茶园集研学、生产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,先后获得“国家有机茶栽培与综合标准化示范区”“广西乌龙茶之乡”等荣誉称号,成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地,带动周边居民致富。南宁市上林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莫冬梅介绍,近年来,上林县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,保护好生态环境,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推动产业升级、增进民生福祉有机结合。目前,上林县获有机产品认证企业(合作社)累计25家,有机产品认证证书(含有机转换认证证书)累计34张,有机认证面积约1.16万亩(含有机转换)。2024年,上林县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57.71亿元,比上年增长5.5%。良好的生态环境,不仅孕育了当地高品质的有机农产品,也带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。上林县大丰镇东春村位于大明山脉海拔500米至1000米的半山腰上,是一个典型的“靠山吃山”的贫困村。近年来,东春村依托大明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,大力发展八角、古茶树“两树”产业,打造三条乡村旅游民宿示范带,并获得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”等称号,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。凤山县位于河池市西部,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不仅孕育了凤山的“长寿基因”,更让凤山农特产品自带“生态光环”。4月,凤山县优质农特产品(深圳专场)投资推介会暨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举办。活动现场,凤山县政府与8家企业现场签约,总投资额超10亿元。记者从河池市凤山生态环境局了解到,凤山县积极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区,投入3600万元资金,先后创建了东巴凤供应粤港澳大湾区食品谷利民凤山基地等,种植有机蔬菜并拓展加工、观光采摘等业态。通过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带动9800多人次务工,实现了农业增效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。5月24日,在乐业县甘田镇的蔬菜大棚,参与“粮菜轮作”的种植户黄意顺算着经济账:“现在每亩收入近万元,比种粮翻了几番。”近年来,乐业县巧用平均海拔1128米的立体气候,将云雾缭绕的高山变成“天然蔬菜工厂”。通过成立县委生态文明发展中心,出台《绿色发展改革集成试点实施方案》等文件,构建起覆盖5万亩蔬菜产业的顶层设计。1500亩乐业高山蔬菜(粮菜轮作)标准化示范基地采用智能云控系统,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,实现传统“一粮一油”向“一粮三菜”的跨越转型。乐业高山蔬菜基地建成后,502户共1965人从项目土地流转中受益。基地建设还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,帮助他们掌握现代高效种植技术,激发自主发展高山蔬菜种植的积极性。